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

一世唔化


图片取自 香港電台《第五屆香港書獎》

2006年我采访了全港七个堆填区,垃圾淹埋的工程相当浩大,景象慑人,造价更是昂贵得令人咋舌:三个正在运作的策略性堆填区兴建费高达60亿,每年营运费超过4亿,昔日用过的十三个堆填区,基建复修费高达13亿,然后每年还得支付5,3000百万元,起码要付30年!


云吞馅难分解

可是,最叫我震撼的,是堆填区内大部份垃圾,可能永远都不会分解!

环保署助理署长陈英侬形容堆填区,就像“包云吞”,因为垃圾有汁。

包云吞首先要有“云吞皮”,那不只是一层厚两厘米的黑胶,为免垃圾刺穿,上面有保护软垫,下面有厚两倍的白色“膨润土垫”,一湿便发胀,塞住黑胶的破洞。土垫下面再有碎石层收集地下水流走。

垃圾汁先是经过第一层过滤网,在碎石层排放出去,再往下渗的,便依靠黑胶顶住,真的污染了地下水,也有最底一层碎石层收集。

“云吞皮”由地底连到周边,最后封顶,整粒“云吞”包完后,盖上厚厚泥土,种树养草。

垃圾还有沼气,随时会爆炸。

道理是水往下渗,气往上升,因此填堆区得铺设大量气喉,并且插井抽取气体。由兴建堆填区,收垃圾,到其关闭后30年,环保署都得确保运作顺利,水质、空气、噪音等合乎国际标准。三个九十年代中期启用的策略性堆填区:稔湾、将军澳、打鼓岭,都已经有这些符合国际水平的设施。但昔日五十年代开始使用的13个堆填区,当年由土木工程署负责,环保要求差好远。环保署在九十年代开始,一个个掘开,重新在地面铺胶、插井收集沼气、装设污水管……白花花的钞票,不断洒落脏兮兮的垃圾山。

垃圾分解后,推田区会沉降。

最初几年,推田区的高度可以下降约一成,然而慢慢便稳定下来,将军澳II/ III期堆填区,1999年至2006年才沉降了一米,小冷水的已经没怎么下沉。香港的堆填区工程主导,期望的是一个干燥、安静、甚至“与世隔绝”的堆填区,工程师会非常自豪,但垃圾非常难分解。

如果胶袋五百年才分解,堆填区的“云吞皮”一定要五百年后仍然留得住,“云吞”里垃圾汁抽掉、气体抽掉,简直就是真空处理!美国一度兴起“垃圾考古”(他们真的无古可考?),曾在昔日的推填区,掘出整条没吃过的热狗,其分解速度比想像中慢得多,20年前的热狗仍然是完整无缺。

环保署职员不断解释种种工程,越听越心寒。置身将军澳策略性填堆区漫天垃圾前,不禁冲口而出:“哗,胃癌!”“谁?”那环保督导问。

“地球啊!”他楞住。

一直以为垃圾会化为肥土,最后回归自然,只有胶袋或发泡胶等难分解的材料才是“罪大恶极”,但原来扔什么可能都一样!

当年的报道,感触地写下:
“即是说呢,如果你吃一盒叉烧饭,十块叉烧只吃完七块。你死了,七年后已经化为白骨,可是你吃剩的三旧叉烧,埋在堆填区几十年都不化!”

≪剩食≫ [追踪厨馀] 094~095页
陈晓蕾
ISBN 978-962-04-3133-3

Mai XW (2014.12.13)>>[当周脸书帖子]>>

此书其他阅读分享:






隨意翻開你手邊的一本書的任何一頁,
寫下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句子,
或是寫下你正在閱讀的書籍的句子,
標上書名、ISBN和頁數,當作回應。

閱讀讓思想更有力量,我們一起來讀書。

~ 松露玫瑰 ~


欢迎大家一起参与 周末读书天 My Weekend with Books 阅读分享,互相鼓励 :D >>[简介连接]>>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